突如其来的消息让视频会议行业为之一震。
据《日经亚洲评论》5 月 19 日报道,视频会议公司 ZOOM 已暂停在中国的个人用户注册。免费个人用户不能再在 ZOOM 上举办会议。只有付费企业账户和在截止日期(5 月 1 日)前升级到付费账户的个人用户才能主持会议。与此同时,ZOOM 宣布其中国研发中心已迁往美国;ZOOM 离开中国只是时间问题。
消息一经公布,便传得沸沸扬扬:熟悉 ZOOM 的人开始四处打听它发生了什么事,而不熟悉它的人则开始研究 Zoom 究竟是什么。
Zoom 在两年内增长了 16 倍,成为视频会议行业的独角兽公司。
Zoom 成立于 2011 年,是一家基于 SaaS 的 To B 视频会议服务提供商,由美籍华人 Eric S 创办。随后于2019年4月28日在纳斯达克上市,ZOOM的IPO价格为36美元,比上市首日的65美元上涨了80%。目前总市值超过160亿美元,2017年D轮融资时,ZOOM估值仅为10亿美元,两年时间发展迅速。
九年的极简主义,打造出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 B 端企业。
使用 ZOOM 的用户通过其简单的系统和操作以及稳定的连接保持了会议的稳定。 与丁说客、飞书、企业微信等中国本土大型综合社交应用不同,Zoom 在在线会议市场实现了极简主义。 Zoom 实现了在线会议市场的极简主义。
在思考 “终极简单 “的过程中,Zoom 的产品团队将产品方向定位在三个方面:高质量的音频和视频质量、简单方便的会议参与方式以及完整的解决方案。 .然而,实际操作往往比计划要困难得多。在’云+端’模式下,需要众多算法来解决丢包情况,而丢包的直接影响就是视频冻结,影响视频会议软件的正常运行。这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,Zoom 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协助。
其他公司的同类产品在打开 ZOOM 并登录时会显示各种广告,相比之下,ZOOM 的主要控制功能缩减为 “会议聊天”、”联系人”、”文件 “和 “设置 “四个模块,以及视频会议所需的最少功能。
这使得 ZOOM 成为用户专用的视频会议工具。
ZOOM 简单易用,但同时非常稳定,在与 Skype 的竞争中赢得了多项评级指标。
Zoom 通过提取最多的细节,将视频会议用户体验的复杂性简化到极致,从而大大降低了用户使用视频会议的门槛。
在产品理念上,中联重科无疑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:截至2019年,中联重科市值超过232亿美元,是当之无愧的高大上级别企业。其产品理念也是极简生产力和丰富强大生产力的逐步胜利。
ZOOM被许多人视为视频会议行业的独角兽公司。
随着科罗娜热潮在全球蔓延以及远程办公需求的增加,Zoom 公司专注于多用户视频会议的业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。不仅全球用户数量增长迅速,其市值也在去年首次公开募股后逆势上涨。
随着 ZOOM 备受关注,它不仅吸引了用户,还吸引了网络安全专家和媒体的关注,并被研究到了 9 年前创立之初无法想象的领域。
因此,在过去的半个月里,这款视频会议软件被曝出一系列安全和隐私漏洞,并被 SpaceX 和 NASA 禁用;美国联邦调查局(FBI)也发出警告,提醒用户在使用 ZOOM 时注意网络安全。安全问题。不要在社交媒体上广泛分享会议链接,以防黑客获取敏感信息。 甚至有传言称,大量与 Zoom 相关的视频信息在网上被出售,这并不能有效保护用户的安全和隐私。
更严重的是,Zoom 的一些服务器位于中国,再加上一些西方媒体的恶意描述,其安全性受到了质疑。
视频会议行业热衷于大公司,而小公司则密切关注。
中联重科宣布其中国研发中心已迁往美国,但中联重科离开中国只是时间问题。对中联重科来说,这无疑是一个艰难的决定。需求不会消失,但会被取代。随着 ZOOM 黯然离开中国,其留下的市场份额很快被填补。 据百度广告后台统计,丁香园、企业微信、飞猪等都加大了关于 ZOOM 的营销词推广量。人们注意到,名为Quai Hui Matein的产品在在线会议领域非常活跃,几乎占据了5月19日Zoom和5月20日知乎问答、百度发布会等所有新闻关键词。相关渠道似乎也在大势所趋,所有中国企业都在嗅到发展机会。
为什么远程会议受到企业的青睐?
中国的互联网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。在世界 500 强企业中,中国占了 120 家,其中大部分是以电子商务、娱乐、支付、营销和新零售等互联网服务为主的互联网企业。 5G等诸多领域可谓全球前列。但细究起来,几乎所有现象级企业都是服务于C端的消费互联网企业。淘宝网、京东商城、支付宝、豆瓣网等都是如此。这非常符合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规律。前 50 年是消费互联网的拓荒期,后 50 年将是产业互联网升级的飞跃期,其基础是服务企业、远程办公、在线会议等互联网工具的应用,或者是 B 端服务市场的突破。
查看以前的文章。
CVE-2020-0796 关于 Windows SMB 内存损坏漏洞 CVE-2020-0796 的重现性检查和分析报告,相当于 2017 年肆虐的 “永恒之蓝”。